17TGG服務商

标题: 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的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jlj6y6ysg3y    时间: 2015-9-18 04:41
标题: 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的论文
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的论文  [摘要] 现代经济学否认自然价值,社会物质生产使用自然资源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这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理论根源。这种经济是不可持续的。“自然价值”是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自然价值论是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我们需要确立“自然价值”的概念,并把它作为新经济学的关键词.作为核心概念,重新建构经济学理论、概念和框架,重新建构国民经济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 自然价值 gdp主义 低碳经济  “自然价值”是为了应对生态危机而提出的新经济学念。20世纪中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学术界提出“自然价值”的概念,并试图以它为基础建构一种新的经济学。  一、现代经济学否认自然价值  虽然东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出发点不一样.但都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经济价值的。这是现代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产生的一个理论根源。西方社会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人类对它的使用非常方便.唾手可得.几乎不用费什么力气,因而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它的使用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东方社会则依据自然资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认为它作为未经劳动作用的天然存在物,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它的使用同样可以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因此,东西方社会的经济活动.都认为自然资源没有经济价值,人们对它的使用时大自然的恩赐.自然资源作为大自然的“赠品”,对它的使用从来都是不用付费的。 依据这种理论,社会物质生产采用一种简便的生产方式。WWW.11665.cOM它的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这是一种线性非循环的生产方式.以排放大量废物为特征。据有关资料显示,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只有约10%转变为产品,其余90%都作为废物排放掉了。因为它的前提示“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对它的消耗可以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在否认自然价值的前提下,采用最简便、排放大量废物的生产工艺,这是现代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由于认为自然资源没有经济价值,把它作为大自然的赠品,你可以开发利用,我也可以开发利用,实际上是你可以掠夺,我也可以掠夺.都无须付出代价,结果鼓励了资源的掠夺、浪费和滥用,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和破坏,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因素。哈丁把这种现象称为“公有的悲剧。他形象地把地球比作公有草地,大家竞相在这里放牧,为了增加自己畜产品的收入,都拼命增加牛羊的头数,但是所有的人都不对恢复草地进行投资,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最后完全毁了这块草地。这是公有草地的悲剧。 这足否认自然价值的悲剧。  二、关于“自然价值”问题的思考  为了避免这一悲剧,学术界开始了关于自然界经济价值问题的思考,认为需要肯定自然价值.为自然资源消耗制定价格,实行付费使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政策。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经济学家阿伦 康特尔认为,自然资源有经济价值,“必须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资源制定价格,以便限制消费和给予保护”。 美国学者安德森发表《改善环境的经济动力》(1977)一书认为,需要为资源制定价格,在经济系统中的市场功能正常运行时,每种资源应用的价格等于生产该种资源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 贾里尼在《关于财富和福利的对话》(1980)一书中,主张把海里的鱼的总量作为经济价值来计算。他认为,自然价值是“天赋遗产”,因为财富和福利是由自然的天赋遗产与人类努力的结合组成的。 美国学者克鲁蒂拉《自然环境经济学》(1975)一书中,把资源价值分为商品性资源价值和舒适性资源价值。 美国学者罗伯特 雷佩托发表《自然资源同样是生产性资产》(1989)一文,认为自然资源是经济资产,即生产性资产,它的价值不在于投资成本,而在于其所能产生的潜在收入。 美国学者罗尔斯顿在《生态伦理学是否存在?》(1975)一文中,提出生命和自然界是有价值的,包括它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人们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对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此后他发表一系列论文和著作,论证了自然价值是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学术界也大体同时展开有关自然界经济价值问题的讨论。笔者在《生态学中的价值概念》(1987)一文中,主张把“价值”和“功利”概念引入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确认生命和自然界有经济价值,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消耗进行经济计算,并出版了《自然价值论》一书(2003)。  三、“自然价值”至今没有被现代主流经济学认可  虽然学术界关于自然界经济价值问题的思考在20世纪中叶就开始了,发表了许多论文和著作,但是主流经济学仍然没有认可“自然价值”概念,它仍然没有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1985年,为应邀參加一个学术讨论会,我写了《把功利和价值概念引入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一文。此文在《北京科技报》1985年9月2日、1长春信用卡垫还6日、23日,分别以《把功利和价值概念引入生态科学》、《环境质量的价值问题》和《生态价值标准和价值计算》三篇短文的形式发表。这是把“生态学”与“价值”、“环境”与“价值”这几个过去认为没有关联的词联系起来的首次尝试。 我从“环境问题”的角度提出“自然价值”的问题,认为否认自然价值是我们面临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为了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把“价值”和“功利”的概念引入科学研究和实践。我们要承认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具有经济价值,应对它们进行经济评价和经济价值的计算,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经济政策。例如,人工种植的树是劳动产品,有经济价值,原始森林的树是自然生产过程的产品,有同样的价值,称为生态价值。“生态价值”概念有不同层次的含义。北京信用卡代还(1)广义理解的自然界的价值,意指生态系统对人的一般意义和作用。例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包括宇宙、地质、地理、气象、水文和地文、生物和矿藏等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此外,现在认为对人类没有直接功用的动物和植物,如下百万种昆虫,由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维护生态平衡有意义,因而对人类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2)表示事物对人的效用即可利用性,具有使用价值,例如清洁的空气和水源、原始森林和草地、野生动植物和各种矿藏,它们虽然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但对人类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3)狭义的理解,即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对它们的使用应计入成本。 遗憾的是,关于自然价值的观点一直没有被经济学界接受。1986年我的一篇关于自然资源有经济价值的文章,几经修改还是没有在经济学的刊物上发表。我很幸运,这篇文章1987年得以在一家自然科学的刊物《生态学杂志》上发表。至今主流经济学仍然认为自然资源没有经济价值。 虽然现在发表了许多有关新的经济学的论文和著作,它们大多数是以现代经济学理论、概念和框架解释新的经济现象,如揭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经济损失,需要实行污染者付费的政策,企 业要承担污染罚款,污染权交易,征收碳税,以及资源保护,等等。但是,由于没有确立“自然价值”概念,它仍然认为社会物质生产是唯一的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劳动价值是唯一的经济价值,否认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否认自然物质生产过程也是创造经济价值的生产过程,虽然使用了“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但是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经济发展消耗了多少自然资源?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多大?没有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消耗进行经济统计,没有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损失进行经济统计,甚至为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作的巨大经济投入也算作gdp增长。在国民经济统计表上,只统计gdp增长,没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损失的账,因为它们在经济运行中都基本上不计入成本,不在gdp账上出现。这样,经济增长所导致的自然价值透支就不在账上出现。对这种透支不进行补偿,这种经济增长便是虚假的、不可能持久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一种惯性力量的结果:一是现代价值观惯性.它认为,只有劳动产品有经济价值,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不是劳动产品,它没有经济价值;二是现代思维方式惯性,还原论分析性线性思维,以及依据这种思维形成的现代生产方式的惯性,一种以排放大量废料为特征的线性非循环的生产方式。此外,也许与现行体制的惯性相关,一种被称为“gdp”主义的体制,它只有经济增长一个目标,常常以损害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太仓信用卡代还。这些惯性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但是,这种经济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改变这种情况,突破上述惯性,需要一场革命,一场“被动式的革命”,以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学,“自然价值”是它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  四、自然价值论是新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自然价值”是自然界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就像商品价值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一样,生物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生产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它的价值是自然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原始森林里的树和海洋里的鱼是自然物质生产过程的创造,人种的树和人养的鱼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的创造,但它们具有同样的价值。我们要承认自然物质生产过程也是创造经济价值的生产过程,要承认自然价值。 “自然价值”是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自然价值论是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我们需要确立“自然价值”概念并把它作为新经济学的关键词,作为核心概念,重新建构经济学理论、概念和框架,重新建构国民经济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才能建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据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条件设计生产力布局,就像生物圈的物质生产一样,创造非线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仿效生物圈物质生产的生产工艺,即生态工艺,改变资源高消耗、产品低产出和环境高污染的生产,实现资源低消耗、产品高产出和环境低污染的生产。 所谓“生态工艺”,是把大自然的法则应用于社会物质生产,模拟生物圈物质运安贞桥信用卡取現动过程(仿圈学),设计无废料的生产,以非线性和循环的形式,实现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及生产过程的高效率并保持生态学上的洁净。它应用生态学观点,主要是生态学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转化及再生的原理,系统工程优化方法,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设计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分级利用的产业技术体系。它的模式是:“原料—产品—废料—产品……”这是非线性、循环的生产方式,就像生物圈的物质生产那样,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输入生产系统的物质,在第一次使用生产第一种产品以后,其剩余物则是第二次使用、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原料;如果仍有剩余物则是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料,直到全部用完或循环使用西直门信用卡代還公司;最后不可避免的剩余物,以对生物和环境无毒无害的形式排放,能为环境中的生物吸收利用。因而它是无废料的生产、物质循环利用的生产。在这样的生产中,如果出现环境污染,那是设计有缺陷,是不正常的,要在生产工艺中加以排除。 现在,这种经济生产模式被称为生态经济、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这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的合法性需要自然价值论证。  五、低碳经济的自然价值论证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出现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斯特恩爵士领导编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评估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认为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不能及时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将堪比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全球每年将损失5%~20%的gdp。如果全球立即采取行动,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o.0500%~0.0520%,其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年全球gdp的l%左右。全球呼吁向低碳经济转型。 所谓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的基本特征是资源低消耗、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它的基本要求是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降低能耗和开发新能源;它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的实质是提升能源苏州代办信用卡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生产和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转变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学术界称为“低碳转型”。 潘家华教授指出,有人说当前的低碳经济或低碳转型是一次低碳革命,但是低碳革命与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是由革命性的技术引领的、主动的、没有边界的经济转型,不需要国际合约制度而自发地发淮安信用卡套现展;而低碳革命则不然,它没有革命性技术,只有一种刚性的约束,即碳总量的减排目标,它是一种被动式革命。 的确,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作为一次革命,是“被动式的”,它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迫提出的:一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高度消耗,产生资源全面短缺问题;二是环境质量高度透支,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这是当前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它对人类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经济转变,主要是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 低碳转型的“刚性约束”,如征收碳税、碳交易、污染权交易等,它的合法性、它的科学计量,需要“自然价值”理论的支持。例如,排放碳为什么要纳税?因为你消耗了“自然价值”,因而需要作出补偿;如何实现交易,保证交易是公平的?需要通过它的价值计算和统计。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实行“碳排放交易”,我国宣布在2014年前启动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减排额约有一半来自中国的项目。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碳排放交易立法已经势在必行。在这里,“碳排放”作为一种交易,必须为它制定价格。它的合法性,需要以确定它的价值为依据;它的公平性,需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消耗进行价值计算和统计加以保证;以碳排放立法加以保证。 总之,低碳经济建设、碳消耗统计、碳排放立法、碳交易立法,需要自然价值的论证;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平性,需要自然价值消耗的科学统计保证。因而,自然价值论是低碳转型的形成和健康运行的理论基础。新经济学需要自然价值论。  參考文献 [1][美)加特勒 哈丁.公有地悲剧[m].[美]维西林德,冈恩.工程、伦理与环境.吴晓东,翁瑞,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15—221. [2]于光远,等.论环境管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67. [3]安德森.改善环境的经济动力[m].王凤春等译,北京:中国展上海信用卡取现望出版社,1989:4—8. [4]徐崇温.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274—280. [5][美]克鲁蒂拉.费舍尔.自然环境经济学[m].汤川龙,等,译.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1—2,10—14. [6]余谋昌,生态学中的价值概念[j].生态学杂志,1987,(2). [7]余谋昌.自然价值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潘家华.“多途并进”实现低碳目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ll—04—2
  [摘要] 現代經濟學否認自然價值,社會物質生產使用自然資源不計入成本,無須付費.這是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的理論根源。這種經濟是不可持續的。“自然價值”是新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自然價值論是新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我們需要確立“自然價值”的概念,並把它作為新經濟學的關鍵詞.作為核心概念,重新建構經濟學理論、概念和框架,重新建構國民經濟體系的理論和實踐。 [關鍵詞] 自然價值 gdp主義 低碳經晉城玨山舉辦第五屆道教文化藝術節濟  “自然價值”是為瞭應對生態危機而提出的新經濟學念。20世紀中葉,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短缺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全球性問題。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學術界提出“自然價值”的概念,並試圖以它為基礎建構一種新的經濟學。  一、現代經濟學否認自然價值  雖然東西方現代經濟學的出發點不一樣.但都認為自然資源是沒有經濟價值的。這是現代生態問題和社會問題產生的一個理論根源。西方社會認為,自然資源是無限的,人類對它的使用非常方便.唾手可得.幾乎不用費什麼力氣,因而是沒有經濟價值的.它的使用不計入成本、無須付費。東方社會則依據自然資源不是人類勞動的產品,認為它作為未經勞動作用的天然存在物,是沒有經濟價值的,它的使用同樣可以不計入成本、無須付費。因此,東西方社會的經濟活動.都認為自然資源沒有經濟價值,人們對它的使用時大自然的恩賜.自然資源作為大自然的“贈品”,對它的使用從來都是不用付費的。 依據這種理論,社會物質生產采用一種簡便的生產方式。WWW.11665.cOM它的模式是:“資源—產品—廢物”。這是一種線性非循環的生產方式.以排放大量廢物為特征。據有關資料顯示,投入生產過程的資源隻有約10%轉變為產品,其餘90%都作為廢物排放掉瞭。因為它的前提示“自然資源沒有價值,對它的消耗可以不計入成本,無須付費”。在否認自然價值的前提下,采用最簡便、排放大量廢物的生產工藝,這是現代生態危機的直接根源。 在人類經濟活動中,由於認為自然資源沒有經濟價值,把它作為大自然的贈品,你可以開發利用,我也可以開發利用,實際上是你可以掠奪,我也可以掠奪.都無須付出代價,結果鼓勵瞭資源的掠奪、浪費和濫用,從而導致資源枯竭和破壞,資源短缺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嚴重因素。哈丁把這種現象稱為“公有的悲劇。他形象地把地球比作公有草地,大傢競相在這裡放牧,為瞭增加自己畜產品的收入,都拼命增加牛羊的頭數,但是所有的人都不對恢復草地進行投資,由於長期的過度放牧,最後完全毀瞭這塊草地。這是公有草地的悲劇。 這足否認自然價值的悲劇。  二、關於“自然價值”問題的思考  為瞭避免這一悲劇,學術界開始瞭關於自然界經濟價值問題的思考,認為需要肯定自然價值.為自然資源消耗制定價格,實行付費使用自然資源的經濟政策。 英國皇傢學會會員、經濟學傢阿倫 康特爾認為,自然資源有經濟價值,“必須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給資源制定價格,以便限制消費和給予保護”。 美國學者安德森發表《改善環境的經濟動力》(1977)一書認為,需要為資源制定價格,在經濟系統中的市場功能正常運行時,每種資源應用的價格等於生產該種資源所消耗的資源的價值。 賈裡尼在《關於財富和福利的對話》(1980)一書中,主張把海裡的魚的總量作為經濟價值來計算。他認為,自然價值是“天賦遺產”,因為財富和福利是由自然的天賦遺產與人類努力的結合組成的。 美國學者克魯蒂拉《自然環境經濟學》(1975)一書中,把資源價值分為商品性資源價值和舒適性資源價值。 美國學者羅伯特 雷佩托發表《自然資源同樣是生產性資產》(1989)一文,認為自然資源是經濟資產,即生產性資產,它的價值不在於投資成本,而在於其所能產生的潛在收入。 美國學者羅爾斯頓在《生態倫理學是否存在?》(1975)一文中,提出生命和自然界是有價值的,包括它的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人們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對生命和自然界講道德。此後他發表一系列論文和著作,論證瞭自然價值是環境倫理學的理論基礎。 中國學術界也大體同時展開有關自然界經濟價值問題的討論。筆者在《生態學中的價值概念》(1987)一文中,主張把“價值”和“功利”概念引入生態學的研究和實踐,確認生命和自然界有經濟價值,對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的消耗進行經濟計算,並出版瞭《自然價值論》一書(2003)。  三、“自然價值”至今沒有被現代主流經濟學認可  雖然學術界關於自然界經濟價值問題的思考在20世紀中葉就開始瞭,發表瞭許多論文和著作,但是主流經濟學仍然沒有認可“自然價值”概念,它仍然沒有進入經濟社會發展實踐。 1985年,為應邀參加一個學術討論會,我寫瞭《把功利和價值概念引入生態學的研究和實踐》一文。此文在《北京科技報》1985年9月2日、16日、23日,分別以《把功利和價值概念引入生態科學》、《環境質量的價值問題》和《生態價值標準和價值計算》三篇短文的形式發表。這是把“生態學”與“價值”、“環境”與“價值”這幾個過去認為沒有關聯的詞聯系起來的首次嘗試。 我從“環境問題”的角度提出“自然價值”的問題,認為否認自然價值是我們面臨環境問題的思想根源,為瞭認識和解決環境問題,需要把“價值”和“功利”的概念引入科學研究和實踐。我們要承認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具有經濟價值,應對它們進行經濟評價和經濟價值的計算,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的經濟政策。例如,人工種植的樹是勞動產品,有經濟價值,原始森林的樹是自然生產過程的產品,有同樣的價值,稱為生態價值。“生態價值”概念有不同層次的含義。(1)廣義理解的自然界的價值,意指生態系統對人的一般意義和作用。例如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包括宇宙、地質、地理、氣象、水文和地文、生物和礦藏等條件,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此外,現在認為對人類沒有直接功用的動物和植物,如下百萬種昆蟲,由於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對維護生態平衡有意義,因而對人類也是具有重要價值的。(2)表示事物對人的效用即可利用性,具有使用價值,例如清潔的空氣和水源、原始森林和草地、野生動植物和各種礦藏,它們雖然不是人類勞動的產品,但對人類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3)狹義的理解,即自然資源具有經濟價值,在生產過程中對它們的使用應計入成本。 遺憾的是,關於自然價值的觀點一直沒有被經濟學界接受。1986年我的一篇關於自然資源有經濟價值的文章,幾經修改還是沒有在經濟學的刊物上發表。我很幸運,這篇文章1987年得以在一傢自然科學的刊物《生態學雜志》上發表。至今主流經濟學仍然認為自然資源沒有經濟價值。 雖然現在發表瞭許多有關新的經濟學的論文和著作,它們大多數是以現代經濟學理論、概念和框架解釋新的經濟現象,如揭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經濟損失,需要實行污染者付費的政策,企 業要承擔污染罰款,污染權交易,征收碳稅,以及資源保護,等等。但是,由於沒有確立“自然價值”概念,它仍然認為社會物質生產是唯一的創造經濟價值的過程,勞動價值是唯一的經濟價值,否認環境質量和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否認自然物質生產過程也是創造經濟價值的生產過程,雖然使用瞭“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概念,但是在國民經濟統計中,經濟發展消耗瞭多少自然資源?它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帶來的經濟損失有多大?沒有對自然資源消耗和環境質量消耗進行經濟統計,沒有對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的損失進行經濟統計,甚至為治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作的巨大經濟投入也算作gdp增長。在國民經濟統計表上,隻統計gdp增長,沒有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損失的賬,因為它們在經濟運行中都基本上不計入成本,不在gdp賬上出現。這樣,經濟增長所導致的自然價值透支就不在賬上出現。對這種透支不進行補償,這種經濟增長便是虛假的、不可能持久的。 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是一種慣性力量的結果:一是現代價值觀慣性.它認為,隻有勞動產品有經濟價值,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不是勞【尋道】系列活動之【尋道桃源觀】隆重舉行動產品,它沒有經濟價值;二是現代思維方式慣性,還原論分析性線性思維,以及依據這種思維形成的現代生產方式的慣性,一種以排放大量廢料為特征的線性非循環的生產方式。此外,也許與現行體制的慣性相關,一種被稱為“gdp”主義的體制,它隻有經濟增長一個目標,常常以損害環境和資源為代價實現經濟增長。這些慣性是一種巨道教三皈依註解大的力量。 但是,這種經濟已經不適合時代的要求。改變這種情況,突破上述慣性,需要一場革命,一場“被動式的革命”,以建立一種新的經濟學,“自然價值”是它的主要概念和理論基礎。  四、自然價值論是新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自然價值”是自然界物質生產過程創造的價值,就像商品價值是社會物質生產過程創造的價值一樣,生物和其他自然資源的生產也是創造價值的過程,它的價值是自然物質生產過程創造的價值。原始森林裡的樹和海洋裡的魚是自然物質生產過程的創造,人種的樹和人養的魚是社會物質生產過程的創造,但它們具有同樣的價值。我們要承認自然物質生產過程也是創造經濟價值的生產過程,要承認自然價值。 “自然價值”是新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自然價值論是新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我們需要確立“自然價值”概念並把它作為新經濟學的關鍵詞,作為核心概念,重新建構經濟學理論、概念和框架,重新建構國民經濟體系的理論和實踐,才能建設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依據自然地理和自然資源條件設計生產力佈局,就像生物圈的物質生產一樣,創造非線性循環的生產工藝,仿效生物圈物質生產的生產工藝,即生態工藝,改變資源高消耗、產品低產出和環境高污染的生產,實現資源低消耗、產品高產出和環境低污染的生產。 所謂“生態工藝”,是把大自然的法則應用於社會物質生產,模擬生物圈物質運動過程(仿圈學),設計無廢料的生產,以非線性和循環的形式,實現資源充分合理的利用,及生產過程的高效率並保持生態學上的潔凈。它應用生態學觀點,主要是生態學中物種共生和物質循環、轉化及再生的原理,系統工程優化方法,以及其他現代科學技術成果,設計物質和能量多層次分級利用的產業技術體系。它的模式是:“原料—產品—廢料—產品……”這是非線性、循環的生產方式,就像生物圈的物質生產那樣,在這樣的生產過程中,輸入生產系統的物質,在第一次使用生產第一種產品以後,其剩餘物則是第二次使用、生產第二種產品的原料;如果仍有剩餘物則是生產第三種產品的原料,直到全部用完或循環使用;最後不可避免的剩餘物,以對生物和環境無毒無害的形式排放,能為環境中的生物吸收利用。因而它是無廢料的生產、物質循環利用的生產。在這樣的生產中,如果出現環境污染,那是設計有缺陷,是不正常的,要在生產工藝中加以排除。 現在,這種經濟生產模式被稱為生態經濟、低碳經濟或循環經濟。這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它的合法性需要自然價值論證。  五、低碳經濟的自然價值論證  “低碳經濟”概念最早出現於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造低碳經濟》。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傢尼古拉斯 斯特恩爵士領導編寫的《斯特恩回顧:氣候變化經濟學》評估報告,全面分析瞭全球變暖可能造成的經濟影響,認為如果在未來幾十年內不能及時采取行動,全奇門遁甲——九宮、六儀、三奇球變暖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危機將堪比兩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全球每年將損失5%~20%的gdp。如果全球立即采取行動,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o.0500%~0.0520%,其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年全球gdp的伏羲易學基礎概念第一節 易的定義l%左右。全球呼籲向低碳經濟轉型。 所謂低碳經濟,是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一類經濟形態的總稱。它的基本特征是資源低消耗、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它的基本要求是應對碳基能源對於氣候變化的影響,降低能耗和開發新能源;它的基本目標是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的實質是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區域的清潔生產和清潔發展,促進產品的低碳開發和維持全球生態平衡。這是從高碳能源時代向低碳能源時代轉變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學術界稱為“低碳轉型”。 潘傢華教授指出,泉州宗教界養老服務獲福建省政協肯定有人說當前的低碳經濟或低碳轉型是一次低碳革命,但是低碳革命與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有著本質的區別: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是由革命性的技術引領的、主動的、沒有邊界的經濟轉型,不需要國際合約制度而自發地發展;而低碳革命則不然,它沒有革命性技術,隻有一種剛性的約束,即碳總量的減排目標,它是一種被動式革命。 的確,經濟發展的低碳轉型作為一次革命,是“被動式的”,它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被迫提出的:一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高度消耗,產生資2013年兩岸道教太乙淨土學術論壇業已圓滿成功源全面短缺問題;二是環境質量高度透支,過量排放二氧化碳,破壞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衡。這是當前重大的全球性問題。它對人類生存提出瞭嚴峻的挑戰,要求經濟轉變,主要是生產方式轉變和生活方式轉變。 低碳轉型的“剛性約束”,如征收碳稅、碳交易、污染權交易等,它的合法性、它的科學計量,需要“自然價值”理論的支持。例如,排放碳為什麼要納稅?因為你消耗瞭“自然價值”,因而需要作出補償;如何實現交易,保證交易是公平的?需要通過它的價值計算和統計。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在實行“碳排放交易”,我國宣佈在2014年前啟動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下的減排額約有一半來自中國的項目。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碳排放交易立法已經勢在必行。在這裡,“碳排放”作為一種交易,必須為它制定價格。它的合法性,需要以確定它的價值為依據;它的公平性,需要對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的消耗進行價值計算和統計加以保證;以碳排放立法加以保證。 總之,低碳經濟建設、碳消耗統計、碳排放立法、碳交易立法,需要自然價值的論證;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公平性,需要自然價值消耗的科學統計保證。因而,自然價值論是低碳轉型的形成和健康運行的理論基礎。新經濟學需要自然價值論。  參考文獻 [1][美)加特勒 哈丁.公有地悲劇[m].[美]維西林德,岡恩.工程、倫理與環境.吳曉東,翁瑞,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215—221. [2]於光遠,等.論環境管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67. [3]安德森.改善環境的經濟動力[m].王鳳春等譯,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4—8. [4]徐崇溫.全球問題和“人類困境”[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274—280. [5][美]克魯蒂拉.費舍爾.自然環境經濟學[m].禮泉縣民宗局紮實推進和諧書屋建設湯川龍,等,譯.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1—2,10—14. [6]餘謀昌,生態學中的價值概念[j].生態學雜志,1987,(2). [7]餘謀昌.自然價值論[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潘傢華.“多途並進”實現低碳目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ll—04—2




欢迎光临 17TGG服務商 (http://17tg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