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游记》 内涵篇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104

帖子

89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4:4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游记》 内涵篇最近新版《西游记》又开始着火。突然想起来之前度过的一个西游记中心思想解说篇。今翻出来与诸君一观。换个角度来看看到底为什么要有《西游记》。 “摘之吴闲云解说《西游记》。感谢原作者另一个角度对西游记的剖析。” (1)《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2)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3)唐太宗地府还魂 (4)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5)取经难,传经更难 (6)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 http://www.rijigu.com/ 日记谷  (8)唐僧的父母亲 (9)《西游记》中最大的秘密 (10)殷小姐绣球招亲 (11)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 (12)江流僧复仇报本 (13)观音菩萨的黑帐 (14)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 (15)佛道相争 (16)大闹天宫的受益者是谁 (17)官封弼马温 (18)孙悟空究竟有多大本事 http://www.rijigu.com/ 日记谷  (19)大闹天宫的背后 (20)猪八戒戏嫦娥的真相 (21)猪八戒是怎样调戏嫦娥的 (22)取经队伍究竟有多少人 (23)如来佛送给观音的3个金QQ (24)唐僧究竟有没有凡心 (25)《四圣试禅心》的真相 (26)唐僧为什么要赶走孙悟空 (27)唐僧肉是一种稀有资源 (28)神仙的等级是怎样定位的 (29)神仙的修炼历程 (30)太上老君VS观音菩萨 (31)红孩儿 (32)取经不是作戏 (33)西游记中最牛的神仙 (34)五庄观的秘密 (35)长生不老之吃人秘方 (36)西游记中最厉害的法宝 (37)敲诈如来佛的人 (38)西游记中最奇特的妖怪 (39)真假美猴王之谜 (40)孙悟空是怎样成佛的 (41)冒充如来佛的人 (42)看看老子是哪个 (43)孙悟空的师父究竟是谁 (44)如来与菩提 (45)佛法无边 (46)西游记中的国王 (47)西游记中最逍遥自在的妖怪 (48)是谁迫害的牛魔王 (49)铁扇公主的身世之谜 (50)土地公公也疯狂 (51)牛魔王是怎样屈服的 (52)五百年前闹天宫的究竟是谁 (53)西游记中的恐怖基地 (54)孙悟空VS狮子精 (55)妖祖 (56)吃唐僧肉的正确方法 (57)孙悟空看管蟠桃园真相揭秘 (58)金蝉子转世之秘 (59)大鹏VS如来 (60)唐僧在女儿国结婚了 (61)唐僧有没有桃花运 (62)沙僧为何不卖力 (63)卷帘大将 (64)唐僧究竟信不信佛 (65)唐僧取的是什么经 (66)猪八戒为何老是要散伙 (67)取经为何遭勒索 (68)猪八戒究竟有多大功劳 (69)都是取经的受益者 (70)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71)《西游记》之成功法则 (1)《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比如大闹天宫的孙苏州姑苏区大额信用卡办理悟空怎么就斗不过妖怪?妖怪捉了唐僧怎么就不吃?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经有什么作用?等等。于是,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说话象放屁。” 可是,作者吴承恩老先生会有那么弱智吗?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可见,《西游记》中有违逻辑的地方一定是吴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机”。 那么,《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是在传“道”?或是在宏“佛”?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同样,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相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斗法,反抗,奋力,挣扎,充满了向目标前进的张力。 因此,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西游记》既没有宣传道家,也没有宏扬佛法。而讲的是“造化”的故事,讲的是“造化怎样弄人”的故事。 全篇第一回,开宗明义,诗曰: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释厄传》即《西游记》。 要想知道“造化会元功”,就得看《西游记》。 功:指功能,功用,力量,变化,作用,等等。 会元:指时间。一元分为12会,一会有一万八百年,一元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就像一天有12个时辰,一年有12个月一样。 造化:一指自然界的发展繁衍,创造演化,一指命运、运气,造化弄人。 命运、造化究竟是怎样弄人的呢? 读《西游记》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的命运与造化。 (2)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取经。 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取来经干什么用?这个经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些曾是儿时看《西游记》时留下的种种疑问。 到如来佛那儿,当然取的是佛经,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可唐僧为什么要去取?有何目的,有何动机,这就值得研究一番了。 俗话说:“人无利,不早起。”人,一个正常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要经过考虑,抉择的。凡考虑,抉择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 唐僧去西天取经,既然他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抉择,我们就可以认定:这是他的最佳选择! 可是,他的这个最佳选择却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的。不知道各位看出来没有。 唐太宗办水陆法会,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人来作坛主主持人,众人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玄奘法师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更牛,是开国原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标准的高干子弟,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于是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根源又好”,这是真的。 “德行又高”,这从哪儿说起呢?看不出来,作者只说“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 可以看出来的是:陈玄奘这个人很单纯,很单纯。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锡杖卖二千两,我们看有钱的愚僧是怎么说的: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穿上身就是长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 就是皇帝唐太宗也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 可见挺贵的,合人民币约700000元了。 尽管贵,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玄奘)受用。” 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文武人人喝采。 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的一般。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各归依,侍于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不已。 最后,菩萨对太宗皇帝说,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跟本就不行!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马上叫法会暂停,待朕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重做法事。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这下好了! 玄奘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推也推不掉的,躲也躲不脱了,只得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他说的是“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 可见,玄奘法师压根都没有取经的愿望与念头。谈不上什么修行,也谈不上什么觉悟,更谈不上什么普度众生,仅仅只是因为我贪了你的小便宜,不得已要还你一个人情,那就只有替你卖一回命了! 唐王大喜:“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 拜,口称“御弟圣僧”。 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唐王果真是十分贤德,把个玄奘师傅感动的连毒誓都发了。 玄奘回到寺里。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 玄奘道:“是实。” 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不得不啊。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了人家的手软,不得不为人家卖命啊! (3)唐太宗地府还魂 上回说了,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唐太宗要取这个经。 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我们知道,普通人死了,都是由钩魂使者,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看样子,是阎王有请在先,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后抢了先。 到了阴曹地府,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叫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阎王,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殿阎王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 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对杀人如麻的唐太宗,真是客气啊! 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还魂。 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带着唐太宗参观了一次地府。 到了十八层地狱,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太宗心中惊惨。 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借得金银一库,着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复吩咐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长春信用卡套现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判官道:“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见,崔判官叫唐太宗办的这个水陆法会,有两大好处: 1.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不善,就是恶,以前所行的种种恶,弑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也就改了,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还可以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这样,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一回到阳间,就着手大办这个水陆法会。 (4)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唐太宗办水陆法会,从本意上讲,并不是要宏扬佛法,而是要达到他个人的两个目的: 1.超度以前枉死在他手上的无数孤魂野鬼,通过办这个水陆法会,以前所行的种种恶,就改了,就没有了。 2.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办了这个水陆法会,就能保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这场水陆法会,从全国各地海选出一千二百名高僧,聚集到长安化生寺,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定本年九月初三,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由陈玄奘大阐法师,开演诸品妙经。太宗及文武皇亲国戚,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我见过大场面的佛事活动,可从没见过有国家领导人参与的一千二百个和尚连做苏州姑苏区信用卡办理北京信用卡套现七七四十九天的法!相信各位也没有见到过。 这么大的场面,能不能超度以前枉死的孤魂野鬼?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信佛行善不作恶不危害大唐,这个目的,是百分之百的可以达到嘀! 这一点,唐太宗的心里是有数的,因为他完全有能力支配这场水陆法会在民间的影响力! 可第一点,唐太宗的心里就没有数了,你们这些和尚到底有多少道行?你们念的经究竟有多大的法力?能不能超度孤魂野鬼?唐太宗绝对是半信半疑的。 此时,他最关心的就是:枉死的孤魂野鬼能不能被超度。 超度,指诵经等佛事活动使鬼魂脱离苦难,重新超生,投胎转世。 那么,什么样的人死后不能超生呢?在我们这一群善良的人的印象中,都是坏事做绝的人永世不得超生。 我今天讲西游记,可不是大话、戏说之类,而是十分尊重原作者的意思来讲解的。 原作者可没有说是坏事做绝的人不得超生。 而是北京信用卡套现这样说的: 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 注意:是枉死的不得超生。 这些人,按生死簿,死期到都没到,就被唐太宗杀了,(比孙悟空还直接,还厉害)所以是枉死。 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他不超生,他就守这儿,他天天蹲点,他赖在这个鬼地方不走了专等你来,嘿嘿,总有一天,你李世民是要从这走的,叫你也莫想投胎享荣华。 你说李世民他想了怕不怕? 所以,究竟能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就成了他内心深处最大的隐痛! 你们这些和尚到底行不行啊?!究竟能不能把这些孤魂野鬼都弄走啊?! 就在唐太宗半信半疑的时候,菩萨跳出来说:“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你办这的个水陆法会,根本就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仅仅只能做做样子,给天下的老百姓看看而已。 你说,菩萨这句话是不是说到唐太宗的心坎里去了? 菩萨又说:“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 此言一出,唐太宗心里的疑虑尽释,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菩萨便现出真身(进一步取信唐太宗),点化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注意:这真经只有一个功能作用,很简单,就是“能超鬼出群”。怎样“超”呢?能解能消,能和解的和解,不能和解的消灭。 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好了!水陆法会也不做了,取真经要紧,待取来真经,再重做这场法会。 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如果仅仅只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劝化全天下人都来行善这一个目的,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圆满的达到了,也就不会稀罕什么西天的真经了,可事实是他非常的、迫切的想要得到这个真经,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他要彻底地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唐太宗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经的真正目的, 1.不是为了宏扬佛法佛教。 2.不是为了普度天下众生。 3.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做的孽,犯的罪,扫清心中的鬼。 (5)取经难,传经更难 《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云: 一日,如来佛祖唤聚诸佛、众弟子,对大众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谁肯去走一遭来? 观音菩萨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凡作一部大书,必有提纲挈领之处,然后线索在手,丝丝不乱。此一回为取经故事千头万绪之总纲,不明此,则极易被后面取经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所迷惑。 从这个总纲可以看出:取经的最初缘由,是如来佛祖要传经,而不是唐僧师徒要取经,甚至没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经。这段提纲挈领的文字,数百年来竟无人读破,国人啊,太善良了,误把传经作取经。 如来佛祖要传他的经,要把他的经永传东土,难度其实是挺大的。 怎见得?是万水千山,路途遥远吗?不是,是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旨要,怠慢正宗。这是从正面描述的“传经难”。 那么,我堂堂中华真的很愚蠢吗?以至让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都感到传经难,我们来看《西游记》是怎么讲的: 1.福陵山云栈洞的猪八戒同志,此时扮演的角色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匪类”。猪八戒同志因为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 猪八戒在为匪的时候,是靠“吃人”来过生活的,而且还是“依本等吃人”的。可见猪八戒同志为匪是有“几不杀”,“几不抢”原则的,说明他仅仅只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菩萨点化他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 猪八戒同志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 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猪八戒同志非常的直率,他根本不信佛,他只相信填饱肚子比犯多少罪都强。 2.菩萨将袈裟、锡杖拿到长安城里卖。遇到几个水陆法会主持人落选的愚僧,倒有几贯村钞。愚僧问道:“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 愚僧,倒有几贯村钞。这是小富小康这一阶层的代表,手上有几个钱的人。更是佛教内部会员的代表,而且还是级别很高的会员,因为是水陆法会主持人落选的。他们虽然披着佛教的外衣,其实心里压根都不信佛,他们非常的现实,就是对长生不老,成佛作祖都明确的表了态:没有兴趣。 3.我们再看皇宫贵族这一阶层,太史丞傅奕大胆的上疏皇帝“谤”佛: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 言礼本应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若遵无父无君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 太史丞傅奕,不仅不信佛,还“谤”佛,专拣佛的坏处说,直接了当的提出“佛教有害”论。 由此可见:说我中华众生愚蠢,非真。我看这做恶的,势利的,权贵的,一个个的既不愚,也不蠢。说毁谤真言,这倒不假。几乎是人人诋毁,个个诽谤。 无量无边的佛法在我中华大唐社会最底层的尚未解决最基本生存问题的人员中,没有市场。在小富小康,手上有几个钱的人员中,也没有市场。在上层贵族官僚中,更没有市场。 要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推广自己的产品,真是难啊! (6)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在我中华大唐社会的各个阶层,均不信佛,并没有对佛法产生需求关系,这里根本就没有市场。而供给却十分巨大!出货量为:《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这三藏经书合计为三十五部,共有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多! 吾观天下,各行各业,万般皆不难,唯“出货”为最难!卖不出去等于零。即使身为如来佛祖者,也不能例外,要想把到自己的产品,三藏经书,推广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这真的是个难难难! 所以如来寻思着,要想办成这件事,“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才行。观音菩萨当即表态:愿意去。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那么,观音菩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究竟是何德何能?有何种法力?何等神通?唯她能完成如此大任? 如果能用民间的传说来评价她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话,那么,也一定有人会引用封神榜,说他是专施毒计的慈航道人,手里拿个清净琉璃瓶,将人畜吸入瓶中,身皮肉化成脓,后来又欺师悖祖,叛经离道,割了雀雀,变了性,改了名,投到西天如来佛门下。 这样就说不清白了,我们还是从《西游记》原著中找答案比较客观公正。 观音菩萨最初的出场是在孙悟空偷蟠桃反天宫后的第六回。这个时候,是她向玉皇大帝举荐的二郎神,导致孙悟空第一次被捉。 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 又说:“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涟水代还信用卡 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而事实却是:菩萨自己仅仅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动手,又问老君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取下个金钢圈,自天门上往下一掼,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 由此可见,菩萨对自己的“用人之道”颇为自得。而后面说的那句话,躲在背后使阴招,唆使他人下暗手,就绝对不是光明之举。 菩萨第一次出场,未见行一善,也未见行一恶,未施展任何法术,也未使用任何法器,只是如如不动,空口说了几句白话而已。足见:高深莫测! 现在,传经业务中,如来佛对看她的看法是:有法力,神通广大。 如来座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众比丘僧尼、优婆塞夷、大小尊者圣僧,除她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办得成这件事。 菩萨此时的表现是: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 看样子,菩萨接到这笔大单,对筹建新的分公司,显得非常兴奋。她身边的惠岸行者大概是个狠人,不好惹的。 这是菩萨在《西游记》中的第二次出场。至此,仍未见菩萨做一事,还是如如不动。不过,她两次出场的环境却是交代的清清楚楚,前一次是天宫大变之际,这一次是如来大愁之时,她总在关键时候出场,真可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菩萨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遇到沙僧八戒悟空,可以看出菩萨惯用的三招:1.数落对方的罪孽,2.入我门下可脱罪,3.劝人行善。 看完《西游记》全书,菩萨也仅只是“理论”学的好,劝别人行善而已,她自己勉强行了一善,即救了小白龙一命,可她的目的却是要弄一匹马。 菩萨到了长安大唐国。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 土地佬儿,是仙界天庭玉皇大帝设在人间最基层的干部。他怕菩萨作什么?菩萨会来检查他的工作么?不会,菩萨既不是上司,更不是干部,一出家人而已。据我所知,基层干部对付在大街上乱摆摊设点卖衣服卖拐棍的人,唉...还是不说了。怎么这位基层干部怕她就怕成了这个样子呢?怕的蹊跷,怕的离谱,而且,把办公室都让出来了。 可见,在土地佬儿这位基层干部眼里,观音菩萨是个极厉害、极恐怖的角色! 《西游记》中的恶人可多啦,观音菩萨未见行一恶,却叫人如此惧怕,由此可知,恶人并不可怕,比恶人还恶人的善人才叫可怕。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这么神秘!她想干什么?到底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怕走漏了? 书中没有直接交代。这是《西游记》第八回的事,但后面紧接着的五回,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之后,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 (7)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 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 先是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留下一子,接着是唐太宗死而复生要办水陆法会,最后是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菩萨当众显象点化。这三大怪事难道仅仅只是巧合吗?不是,这三大怪事都与取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任缺一件,则取经不能成立! 观音菩萨来到这块没有市场的地方,底层不信佛,中产不信佛,贵族不信佛,那究竟从哪儿开展业务呢?前面有交代:观音菩萨深谙“用人之道”,又善“背后使阴招”。既然你们都不信佛,那就干脆直接找皇帝!只要皇帝一人信奉受行,则全国信奉受行,市场大着呢! 于是,就有了唐太宗地府还魂这一幕。观音菩萨为总导演,证据非常充分。 我们来看孙悟空是怎么到阴司里的:两个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 而唐太宗死的时候,是阎王有请,判官来接,自上而下,完全不符合阴司的程序,很明显,是受人指使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阴司阎罗殿本属仙界天庭玉皇大帝管辖,经猴子大闹一场后,启表上天奏闻玉帝,可是玉皇大帝也拿猴子没有办法,还是如来佛收拾了猴子,这阎王自然会掂量着倒向哪边,所以本属仙界天庭管辖的阴司被西方极乐世界收编了!收编的时候,经过整顿,重新挂牌开张。这阴司,在猴王去的时候,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而唐太宗去的时候,招牌都换了!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三换七,道变杭州信用卡取现哪里好佛。 所以,观音菩萨在这阴司里要指使安排几个人,简直太容易了。 唐太宗在遍游地府之后,点头叹曰: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 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大概是想明白了。善哉真善哉,这一切都是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还阳的时候,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贵道门出的地府,何为贵道门? 地府里有“六道轮回”之所,魑魅魍魉,滔滔奔走那轮回之下: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成都信用卡取现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唐太宗杀人如麻不为善,叛国自立不为忠,逼父造反不为孝,射兄害弟算恶毒。但是,地府阴司里对他的评价是“忠”!因为是从贵道门送他出来的,只有尽忠的才走贵道。 唐太宗忠于谁?不是朝廷,不是君父,而是佛祖。 是因为唐太宗信仰佛教,才被阴司评定为“忠”的吗?很显然,也不是,因为唐太宗是在出了阴司还阳复生之后才信佛的。 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逼父造反,射兄害弟,为“忠”,好杀,善杀,为“忠”,以恶,大恶为“忠”,因为“忠”,才得到认可,得到嘉奖:再添阳寿20年。 各位看官,莫要以为我在胡说,如来佛祖原本就是喜欢大恶之人的,看看如来佛祖手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哪一个不是大恶人?你不恶,他还不要呢。 《我佛造经传极乐》一回:如来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从这可以看出三个问题:1.如来佛需要恶人,2.如来佛的法宝很恶,3.用很恶的法宝逼很恶的恶人入他的门下。 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到长安寻找“善信”,为了打开局面,以唐太宗为突破口,让他死,让他活,让他大办水陆法会,促成传经大业,这一切都做的不动声色。《西游记》有诗为证: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 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 各位: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身不住于法不住于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最近新版《西遊記》又開始著火。突然想起來之前度過的一個西遊記中心思想解說篇。今翻出來與諸君一觀。換個角度來看看到底為什麼要有《西遊記》。 “摘之吳閑雲解說《西遊記》。感謝原作者另一個角度對西遊記的剖析。” (1)《西遊記》講的是什麼故事 (2)唐僧為什麼要取經 (3)唐太宗地府還魂 (4)真經究竟有什麼作用 (5)取經難,傳經更難 (6)觀音菩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7)皇帝是最佳的傳經人選 http://www.rijigu.com/ 日記谷  (8)唐僧的父母親 (9)《西遊記》中最大的秘密 (10)殷小姐繡球招親 (11)唐僧的親爹究竟是誰 (12)江流僧復仇報本 (13)觀音菩薩的黑帳 (14)觀音選定取經人始末 (15)佛道相爭 (16)大鬧天宮的受益者是誰 (17)官封弼馬溫 (18)孫悟空究竟有多大本事 http://www.rijigu.com/ 日記谷  (19)大鬧天宮的背後 (20)豬八戒戲嫦娥的真相 (21)豬八戒是怎樣調戲嫦娥的 (22)取經隊伍究竟有多少人 (23)如來佛送給觀音的3個金QQ (24)唐僧究竟有沒有凡心 (25)《四聖試禪心》的真相 (26)唐僧為什麼要趕走孫悟空 (27)唐僧肉是一種稀有資源 (28)神仙的等級是怎樣定位的 (29)神仙的修煉歷程 (30)太上老君VS觀音菩薩 (31)紅孩兒 (32)取經不是作戲 (33)西遊記中最牛的神仙 (34)五莊觀的秘密 (35)長生不老之吃人秘方 (36)西遊記中最厲害的法寶 (37)敲詐如來佛的人 (38)西遊記中最奇特的妖怪 (39)真假美猴王之謎 (40)孫悟空是怎樣成佛的 (41)冒充如來佛的人 (42)看看老子是哪個 (43)孫悟空的師父究竟是誰 (44)如來與菩提 (45)佛法無邊 (46)西遊記中的國王 (47)西遊記中最逍遙自在的妖怪 (48)是誰迫害的牛魔王 (49)鐵扇公主的身世之謎 (50)土地公公也瘋狂 (51)牛魔王是怎樣屈服的 (52)五百年前鬧天宮的究竟是誰 (53)西遊記中的恐怖基地 (54)孫悟空VS獅子精 (55)妖祖 (56)吃唐僧肉的正確方法 (57)孫悟空看管蟠桃園真相揭秘 (58)金蟬子轉世之秘 (59)大鵬VS如來 (60)唐僧在女兒國結婚瞭 (61)唐僧有沒有桃花運 (62)沙僧為何不賣力 (63)卷簾大將 (64)唐僧究竟信不信佛 (65)唐僧取的是什麼經 (66)豬八戒為何老是要散夥 (67)取經為何遭勒索 (68)豬八戒究竟有多大功勞 (69)都是取經的受益者 (70)西遊記的主旨是什麼 (71)《西遊記》之成功法則 (1)《西遊記》講的是什麼故事.. 《西遊記》的故事傢喻戶曉,表面上看講的是唐僧取經,師徒四人不畏艱險戰勝困難,終成正果。但細看此書,裡面有違邏輯,前後矛盾的地方實在是太多瞭,根本無法用常理解釋,比如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怎麼就鬥不過妖怪?妖怪捉瞭唐僧怎麼就不吃?唐僧為什麼要取經?取經有什麼作用?等等。於是,民間就有這樣一句俗語:“看瞭西遊記,說話象放屁。” 可是,作者吳承恩老先生會有那麼弱智嗎?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 可見,《西遊記》中女生的心思,你懂嗎有違邏輯的地方一定是吳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機”。 那麼,《西遊記》究竟講的是什麼故事呢? 是在傳“道”?或是在宏“佛”?我們從《西遊記》中看不到道傢的清凈無為,同樣,也看不到佛傢的善惡相報。我們所能看到的隻有鬥法,反抗,奮力,掙紮,充滿瞭向目標前進的張力。 因此,我們可以十分肯定的說,《西遊記》既沒有宣傳道傢,也沒有宏揚佛法。而講的是“造化”的故事,講的是“造化怎樣弄人”的故事。 全篇第一回,開宗明義,詩曰: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西遊釋厄傳》即《西遊記》。 要想知道“造化會元功”,就得看《西遊記》。 功:指功能,功用,力量,變化,作用,等等。 會元:指時間。一元分為12會,一會有一萬八百年,一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就像一天有12個時辰,一年有12個月一樣。 造化:一指自然界的發展繁衍,創造演化,一指命運、運氣,造化弄人。 命運、造化究竟是怎樣弄人的呢? 讀《西遊記》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瞭解人生的命運與造化。 (2)唐僧為什麼要取經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取經。 那麼,唐僧為什麼要取經?取的是什麼經?取來經幹什麼用?這個經到底有什麼作用?這些曾是兒時看《西遊記》時留下的種種疑問。 到如來佛那兒,當然取的是佛經,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可唐僧為什麼要去取?有何目的,有何動機,這就值得研究一番瞭。 俗話說:“人無利,不早起。”人,一個正常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要經過考慮,抉擇的。凡考慮,抉擇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的。 唐僧去西天取經,既然他已經做出瞭這樣的抉擇,我們就可以認定:這是他的最佳選擇! 可是,他的這個最佳選擇卻是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做出的。不知道各位看出來沒有。 唐太宗辦水陸法會,要選舉一名有大德行的人來作壇主主持人,眾人選舉出瞭陳玄奘法師。玄奘法師的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母親更牛,是開國原勛殷開山丞相的女兒,標準的高幹子弟,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於是太宗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玄奘頓首謝恩,受瞭大闡官爵。 “根源又好”,這是真的。 “德行又高”,這從哪兒說起呢?看不出來,作者隻說“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 可以看出來的是:陳玄奘這個人很單純,很單純。我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形容瞭。 菩薩送來兩件寶物“錦闌袈裟,九環錫杖”,袈裟賣五千兩,錫杖賣二千兩,我們看有錢的愚僧是怎麼說的: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穿上身就是長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 就是皇帝唐太宗也問:“有何好處,就值許多?” 可見挺貴的,合人民幣約700000元瞭。 盡管貴,唐太宗還是說“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玄奘)受用。” 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證善事,有勞法師,無物酬謝。願送錦闌異寶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今特召法師領去受用。”玄奘叩頭謝恩。 太宗道:“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玄奘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君臣個個欣然,文武人人喝采。 待玄奘穿瞭袈裟,持瞭寶杖,太宗又賜他兩隊儀從,著多官送出朝門,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裡去,就如中狀元誇官的一般。這位玄奘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搖搖擺擺。你看那長安城裡,行商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看誇獎。俱道:“好個法師,真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玄奘直至寺裡,僧人下榻來迎。一見他披此袈裟,執此錫杖,都道是地藏王來瞭,各各歸依,侍於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禮佛,又對眾感述聖恩不已。 最後,菩薩對太宗皇帝說,你辦的這個水陸法會跟本就不行!你請的法師隻會講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經,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馬上叫法會暫停,待朕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重做法事。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這下好瞭! 玄奘是吃瞭人傢的嘴軟,拿瞭人傢的手軟,推也推不掉的,躲也躲不脫瞭,隻得上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註意,他說的是“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 可見,玄奘法師壓根都沒有取經的願望與念頭。談不上什麼修行,也談不上什麼覺悟,更談不上什麼普度眾生,僅僅隻是因為我貪瞭你的小便宜,不得已要還你一個人情,那就隻有替你賣一回命瞭! 唐王大喜:“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裡佛前,與玄奘拜瞭四 拜,口稱“禦弟聖僧”。 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唐王果真是十分賢德,把個玄奘師傅感動的連毒誓都發瞭。 玄奘回到寺裡。幾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問:“發誓願上西天,實否?” 玄奘道:“是實。” 他徒弟道:“師父呵,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隻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發瞭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 不得不啊。我現在已經沒有選擇瞭。拿瞭人傢的手軟,不得不為人傢賣命啊! (3)唐太宗地府還魂 上回說瞭,不是唐僧要取這個經,女人三十前不要結婚而是唐太宗要取這個經。 唐太宗要這個“經”究竟想幹什麼用?還得從“唐太宗地府還魂”說起。 我們知道,普通人死瞭,都是由鉤魂使者,黑白無常,牛頭馬面之類的角色拿腳燎手銬把你強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瞭則不同,是閻羅殿的大管傢崔判官親自跑來接的!隻見他跪拜路旁,口稱:“陛下,赦臣失誤遠迎之罪!”二人正說間,隻見一對青衣童子,執幢幡寶蓋,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 看樣子,是閻王有請在先,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後搶瞭先。 到瞭陰曹地府,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頭子李淵,哥李建成,弟李元吉,叫道:“世民來瞭,世民來瞭!”那建成、元吉上來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閃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瞭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 閻王,共計有十殿閻王: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這十殿閻王全部都出瞭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 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 十殿閻王對殺人如麻的唐太宗,真是客氣啊! 秦廣王道:“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逐一檢閱,隻見大唐太宗皇帝註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瞭兩畫,將簿子呈上。十王看時,見太宗名下註定三十三年,閻王驚問:“陛下登基多少年瞭?”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瞭。”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 十閻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還魂。 崔判官順便做瞭一次導遊,帶著唐太宗參觀瞭一次地府。 到瞭十八層地獄,處處俱是悲聲振耳,惡怪驚心。一個個被緊綁牢栓,赤發鬼、黑臉鬼,長槍短劍;牛頭鬼、馬面鬼,鐵簡銅錘。隻打得皺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無救應。 太宗心中驚慘。 過瞭奈河橋,又到枉死城,隻聽哄哄人嚷:“李世民來瞭,李世民來瞭!”太宗聽叫,心驚膽戰。見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上前攔住,都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盡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陛下得些錢鈔與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裡有錢?便立一約,借得金銀一庫,著太尉盡行給散。 判官復吩咐道:“這些金銀,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爺爺過去,他的陽壽還早哩。我領瞭十王鈞語,送他還魂,教他到陽間做一個水陸大會,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眾鬼聞言,得瞭金銀,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貴道門,判官道:“陛下到陽間,千萬做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切勿忘瞭。若是陰司裡無報怨之聲,陽世間方得享太平之慶。凡百不善之處,俱可一一改過,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準奏,辭瞭判官,脫瞭陰司,回到陽間。開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見,崔判官叫唐太宗辦的這個水陸法會,有兩大好處: 1.凡以前的種種不善之處,俱可一一改過。 不善,就是惡,以前所行的種種惡,弒父,殺兄,害弟,蕩平六十四處煙塵,剿滅七十二處草寇,南征北伐,殺人無數,以至無數枉死冤魂叫冤報怨,這些都是可以改的,隻要辦瞭這個水陸法會,也就改瞭,這些無數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不再追究你的責任瞭。 2.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辦瞭這個水陸法會,還可以以身作則,帶頭行善,勸化全天下的人都來行善,不要作惡。這樣,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這兩大好處(最揪心的),唐太宗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一回到陽間,就著手大辦這個水陸法會。 (4)真經究竟有什麼作用 唐太宗辦水陸法會,從本意上講,並不是要宏揚佛法,而是要達到他個人的兩個目的: 1.超度以前枉死在他手上的無數孤魂野鬼,通過辦這個水陸法會,以前所行的種種惡,就改瞭,就沒有瞭。 2.以身作則,帶頭行善,勸化全天下的人都來行善,不要作惡。辦瞭這個水陸法會,就能保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這場水陸法會,從全國各地海選出一千二百名高僧,聚集到長安化生寺,打造禪榻,裝修功德,整理音樂,分派上中下三堂。諸所佛前,物件皆齊,頭頭有次。選定本年九月初三,黃道良辰,開啟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由陳玄奘大闡法師,開演諸品妙經。太宗及文武皇親國戚,俱至期赴會,拈香聽講。 我見過大場面的佛事活動,可從沒見過有國傢領導人參與的一千二百個和尚連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相信各位也沒有見到過。 這麼大的場面,能不能超度以前枉死的孤魂野鬼?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身作則,帶頭行善,勸化全天下的人都20121225來信佛行善不作惡不危害大唐,這個目的,是百分之百的可以達到嘀! 這一點,唐太宗的心裡是有數的,因為他完全有能力支配這場水陸法會在民間的影響力! 可第一點,唐太宗的心裡就沒有數瞭,你們這些和尚到底有多少道行?你們念的經究竟有多大的法力?能不能超度孤魂野鬼?唐太宗絕對是半信半疑的。 此時,他最關心的就是:枉死的孤魂野鬼能不能被超度。 超度,指誦經等佛事活動使鬼魂脫離苦難,重新超生,投胎轉世。 那麼,什麼樣的人死後不能超生呢?在我們這一群善良的人的印象中,都是壞事做絕的人永世不得超生。 我今天講西遊記,可不是大話、戲說之類,而是十分尊重原作者的意思來講解的。 原作者可沒有說是壞事做絕的人不得超生。 而是這樣說的: 又到枉死城,隻聽哄哄人嚷,分明說:“李世民來瞭,李世民來瞭!”......都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盡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 註意:是枉死的不得超生。 這些人,按生死簿,死期到都沒到,就被唐太宗殺瞭,(比孫悟空還直接,還厲害)所以是枉死。 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他不超生,他就守這兒,他天天蹲點,他賴在這個鬼地方不走瞭專等你來,嘿嘿,總有一天,你李世民是要從這走的,叫你也莫想投胎享榮華。 你說李世民他想瞭怕不怕? 所以,究竟能不能把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就成瞭他內心深處最大的隱痛! 你們這些和尚到底行不行啊?!究竟能不能把這些孤魂野鬼都弄走啊?! 就在唐太宗半信半疑的時候,菩薩跳出來說:“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隻可渾俗和光而已。” 你辦這的個水陸法會,根本就不能把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僅僅隻能做做樣子,給天下的老百姓看看而已。 你說,菩薩這句話是不是說到唐太宗的心坎裡去瞭? 菩薩又說:“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 此言一出,唐太宗心裡的疑慮盡釋,像抓住瞭救命稻草一般,連忙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引去,請上臺開講。” 菩薩便現出真身(進一步取信唐太宗),點化道: 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裡,大乘進殷勤。 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註意:這真經隻有一個功能作用,很簡單,就是“能超鬼出群”。怎樣“超”呢?能解能消,能和解的和解,不能和解的消滅。 太宗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 好瞭!水陸法會也不做瞭,取真經要緊,待取來真經,再重做這場法會。 唐太宗辦這個水陸法會,如果僅僅隻是做給天下人看的,勸化全天下人都來行善這一個目的,那麼他的目的就已經圓滿的達到瞭,也就不會稀罕什麼西天的真經瞭,可事實是他非常的、迫切的想要得到這個真經,那麼,就隻有一種解釋:他要徹底地把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唐太宗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經的真正目的, 1.不是為瞭宏揚佛法佛教。 2.不是為瞭普度天下眾生。 3.是為瞭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惡,做的孽,犯的罪,掃清心中的鬼。 (5)取經難,傳經更難 《西遊記》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雲: 一日,如來佛祖喚聚諸佛、眾弟子,對大眾說: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瞭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誰肯去走一遭來? 觀音菩薩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如來見瞭,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凡作一部大書,必有提綱挈領之處,然後線索在手,絲絲不亂。此一回為取經故事千頭萬緒之總綱,不明此,則極易被後面取經過程中的精彩故事所迷惑。 從這個總綱可以看出:取經的最初緣由,是如來佛祖要傳經,而不是唐僧師徒要取經,甚至沒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經。這段提綱挈領的文字,數百年來竟無人讀破,國人啊,太善良瞭,誤把傳經作取經。 如來佛祖要傳他的經,要把他的經永傳東土,難度其實是挺大的。 怎見得?是萬水千山,路途遙遠嗎?不是,是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旨要,怠慢正宗。這是從正面描述的“傳經難”。 那麼,我堂堂中華真的很愚蠢嗎?以至讓佛法無邊的如來佛祖都感到傳經難,我們來看《西遊記》是怎麼講的: 1.福陵山雲棧洞的豬八戒同志,此時扮演的角色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匪類”。豬八戒同志因為沒有個贍身的勾當,隻是依本等吃人度日。 豬八戒在為匪的時候,是靠“吃人”來過生活的,而且還是“依本等吃人”的。可見豬八戒同志為匪是有“幾不殺”,“幾不搶”原則的,說明他僅僅隻是為瞭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 菩薩點化他道:“古人雲,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兇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 豬八戒同志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風 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傢娘!管什麼二罪三罪,千罪萬罪!” 豬八戒同志非常的直率,他根本不信佛,他隻相信填飽肚子比犯多少罪都強。 2.菩薩將袈裟、錫杖拿到長安城裡賣。遇到幾個水陸法會主持人落選的愚僧,倒有幾貫村鈔。愚僧問道:“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菩薩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那愚僧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隻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瞭去,賣不成!” 愚僧,倒有幾貫村鈔。這是小富小康這一階層的代表,手上有幾個錢的人。更是佛教內部會員的代表,而且還是級別很高的會員,因為是水陸法會主持人落選的。他們雖然披著佛教的外衣,其實心裡壓根都不信佛,他們非常的現實,就是對長生不老,成佛作祖都明確的表瞭態:沒有興趣。 3.我們再看皇宮貴族這一階層,太史丞傅奕大膽的上疏皇帝“謗”佛: 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誘愚蠢,追既往之罪,窺將來之福,口誦梵言,以圖偷免。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至漢明帝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門,自傳其教,實乃夷犯中國。 言禮本應事親事君,而佛背親出傢,以匹夫抗天子,以繼體悖所親,若遵無父無君之教,正所謂非孝者無親。 太史丞傅奕,不僅不信佛,還“謗”佛,專揀佛的壞處說,直接瞭當的提出“佛教有害”論。 由此可見:說我中華眾生愚蠢,非真。我看這做惡的,勢利的,權貴的,一個個的既不愚,也不蠢。說毀謗真言,這倒不假。幾乎是人人詆毀,個個誹謗。 無量無邊的佛法在我中華大唐社會最底層的尚未解決最基本生存問題的人員中,沒有市場。在小富小康,手上有幾個錢的人員中,也沒有市場。在上層貴族官僚中,更沒有市場。 要到一個沒有市場的地方去推廣自己的產品,真是難啊! (6)觀音菩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在我中華大唐社會的各個階層,均不信佛,並沒有對佛法產生需求關系,這裡根本就沒有市場。而供給卻十分巨大!出貨量為:《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這三藏經書合計為三十五部,共有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多! 吾觀天下,各行各業,萬般皆不難,唯“出貨”為最難!賣不出去等於零。即使身為如來佛祖者,也不能例外,要想把到自己的產品,三藏經書,推廣到一個沒有市場的地方去,這真的是個難難難! 所以如來尋思著,要想辦成這件事,“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才行。觀音菩薩當即表態:願意去。如來見瞭,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看透大學裡男生女生的本質,看清楚這個,在以後的路上你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那麼,觀音菩薩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究竟是何德何能?有何種法力?何等神通?唯她能完成如此大任? 如果能用民間的傳說來評價她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話,那麼,也一定有人會引用封神榜,說他是專施毒計的慈航道人,手裡拿個清凈琉璃瓶,將人畜吸入瓶中,身皮肉化成膿,後來又欺師悖祖,叛經離道,割瞭雀雀,變瞭性,改瞭名,投到西天如來佛門下。 這樣就說不清白瞭,我們還是從《西遊記》原著中找答案比較客觀公正。 觀音菩薩最初的出場是在孫悟空偷蟠桃反天宮後的第六回。這個時候,是她向玉皇大帝舉薦的二郎神,導致孫悟空第一次被捉。 菩薩開口對老君說:“貧僧所舉二郎神如何?” 又說:“我將那凈瓶楊柳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個一跌,教二郎小聖好去拿他。” 而事實卻是:菩薩自己僅僅隻是說說而已,並沒有動手,又問老君道:“你有什麼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取下個金鋼圈,自天門上往下一摜,可可的著猴王頭上一下。打中瞭天靈,立不穩腳,跌瞭一跤。 由此可見,菩薩對自己的“用人之道”頗為自得。而後面說的那句話,躲在背後使陰招,唆使他人下暗手,就絕對不是光明之舉。 菩薩第一次出場,未見行一善,也未見行一惡,未施展任何法術,也未使用任何法器,隻是如如不動,空口說瞭幾句白話而已。足見:高深莫測! 現在,傳經業務中,如來佛對看她的看法是:有法力,神通廣大。 如來座下的四菩薩、八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眾比丘僧尼、優婆塞夷、大小尊者聖僧,除她之外,沒有一個人能辦得成這件事。 菩薩此時的表現是: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即喚惠岸行者隨行。那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隻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 看樣子,菩薩接到這筆大單,對籌建新的分公司,顯得非常興奮。她身邊的惠岸行者大概是個狠人,不好惹的。 這是菩薩在《西遊記》中的第二次出場。至此,仍未見菩薩做一事,還是如如不動。不過,她兩次出場的環境卻是交代的清清楚楚,前一次是天宮大變之際,這一次是如來大愁之時,她總在關鍵時候出場,真可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 菩薩在前往長安的路上,遇到沙僧八戒悟空劉桑是草莓味的,可以看出菩薩慣用的三招:1.數落對方的罪孽,2.入我門下可脫罪,3.勸人行善。 看完《西遊記》全書,菩薩也僅隻是“理論”學的好,勸別人行善而有些事兒想說說已,她自己勉強行瞭一善,即救瞭小白龍一命,可她的目的卻是要弄一匹馬。 菩薩到瞭長安大唐國。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那土地又急跑報與城隍、社令,及滿長安各廟神祗,都知是菩薩,參見告道:“菩薩,恕眾神接遲之罪。”菩薩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回。”眾神各歸本處,把個土地趕在城隍廟裡暫住。 土地佬兒,是仙界天庭玉皇大帝設在人間最基層的幹部。他怕菩薩作什麼?菩薩會來檢查他的工作麼?不會,菩薩既不是上司,更不是幹部,一出傢人而已。據我所知,基層幹部對付在大街上亂擺攤設點賣衣服賣拐棍的人,唉...還是不說瞭。怎麼這位基層幹部怕她就怕成瞭這個樣子呢?怕的蹊蹺,怕的離譜,而且,把辦公室都讓出來瞭。 可見,在土地佬兒這位基層幹部眼裡,觀音菩薩是個極厲害、極恐怖的角色! 《西遊記》中的惡人可多啦,觀音菩薩未見行一惡,卻叫人如此懼怕,由此可知,惡人並不可怕,比惡人還惡人的善人才叫可怕。 菩薩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這麼神秘!她想幹什麼?到底有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怕走漏瞭? 書中沒有直接交代。這是《西遊記》第八回的事,但後面緊接著的五回,自從觀音菩薩到瞭長安之後,長安城裡就發生瞭三大怪事! (7)皇帝是最佳的傳經人選 自從觀音菩薩到瞭長安,長安城裡就發生瞭三大怪事! 先是狀元陳光蕊赴任逢災留下一子,接著是唐太宗死而復生要辦水陸法會,最後是陳玄奘當選法會主持菩薩當眾顯象點化。這三大怪事難道僅僅隻是巧合嗎?不是,這三大怪事都與取經有著最直接的關系,任缺一件,則取經不能成立! 觀音菩薩來到這塊沒有市場的地方,底層不信佛,中產不信佛,貴族不信佛,那究竟從哪兒開展業務呢?前面有交代:觀音菩薩深諳“用人之道”,又善“背後使陰招”。既然你們都不信佛,那就幹脆直接找皇帝!隻要皇帝一人信奉受行,則全國信奉受行,市場大著呢! 於是,就有瞭唐太宗地府還魂這一幕。觀音菩薩為總導演,證據非常充分。 我們來看孫悟空是怎麼到陰司裡的:兩個人拿一張批文,上有“孫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說,套上繩就把美猴王的魂靈兒索瞭去,踉踉蹌蹌,那兩個勾死人隻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進去。 而唐太宗死的時候,是閻王有請,判官來接,自上而下,完全不符合陰司的程序,很明顯,是受人指使的。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就是,陰司閻羅殿本屬仙界天庭玉皇大帝管轄,經猴子大鬧一場後,啟表上天奏聞玉帝,可是玉皇大帝也拿猴子沒有辦法,還是如來佛收拾瞭猴子,這閻王自然會掂量著倒向哪邊,所以本屬仙界天庭管轄的陰司被西方極樂世界收編瞭!收編的時候,經過整頓,重新掛牌開張。這陰司,在猴王去的時候,那城上有一鐵牌,牌上有三個大字,乃“幽冥界”。而唐太宗去的時候,招牌都換瞭!城門上掛著一面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三換七,道變佛。 感謝您一直以來的幫助所以,觀音菩薩在這陰司裡要指使安排幾個人,簡直太容易瞭。明天的陽光,看到瞭嗎? 唐太宗在遍遊地府之後,點頭嘆曰: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無災!善心常切切,善道大開開。 莫教興惡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報應,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大概是想明白瞭。善哉真善哉,這一切都是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還陽的時候,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貴道門出的地府,何為貴道門? 地府裡有“六道輪回”之所,魑魅魍魎,滔滔奔走那輪回之下:行善的升化仙道,盡忠的超生貴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還生人道,積德的轉生富道,惡毒的沉淪鬼道。 唐太宗殺人如麻不為善,叛國自立不為忠,逼父造反不為孝,射兄害弟算惡毒。但是,地府陰司裡對他的評價是“忠”!因為是從貴道門送他出來的,隻有盡忠的才走貴道。 唐太宗忠於誰?不是朝廷,不是君父,而是佛祖。 是因為唐太宗信仰佛教,才被陰司評定為“忠”的嗎?很顯然,也不是,因為唐太宗是在出瞭陰司還陽復生之後才信佛的。 那麼,就隻有一種解釋:逼父造反,射兄害弟,為“忠”,好殺,善殺,為“忠”,以惡,大惡為“忠”,因為“忠”,才得到認可,得到嘉獎:再添陽壽20年。 各位看官,莫要以為我在胡說,如來佛祖原本就是喜歡大惡之人的,看看如來佛祖手下的四菩薩、八金剛、五百羅漢,哪一個不是大惡人?你不惡,他還不要呢。 《我佛造經傳極樂》一回:如來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從這可以看出三個問題:1.如來佛需要惡人,2.如來佛的法寶很惡,3.用很惡的法寶逼很惡的惡人入他的門下。 觀音菩薩奉如來佛旨,到長安尋找“善信”,為瞭打開局面,以唐太宗為突破口,讓他死,讓他活,讓他大辦水陸法會,促成傳經大業,這一切都做的不動聲色。《西遊記》有詩為證: 萬裡相尋自不言,卻雲誰得意難全。 求人忽若渾如此,是我平生豈偶然? 各位: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身不住於法不住於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j關於我們
尚未設置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一起主機網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