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荣德生先生的教育实践和思想的特点的论文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104

帖子

89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02:5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荣德生先生的教育实践和思想的特点的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荣德生先生的教育实践及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教育 实践 思想   1 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在平行互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荣德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是在平行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荣德生的教育思想是在兴办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逐步产生的,而他的教育思想在产生后又指导了他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荣德生在1906年首先创办公益第一小学,在兴办教育以及自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教育贵在实学,因此产生了“实学实用”的教育思想。后在创办公益工商中学和中国纺织工程学院以及江南大学等的过程中,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他都特别重视实用性,并建有大量的实习场地供学生实习,以便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荣德生兴办教育二十年,他原以为的通过教育可以改良社会、民众知识进步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实现,是以公民道德日形堕落。这时荣德生逐渐认识到以前的教育皆人才教育,而非公民教育,遂编写《人道须知》刊印,以供中小学训导时用。后江南大学等学校在办校的宗旨中都明确把培养学生的德行写进去。这些学校都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重视道德教育。  荣德生重视女子教育虽源于其母对女学的重视,但在办了四所竞化女学以后,天津信用卡代还以及他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经过技北京代还信用卡术培训的女工,他对女子教育的重视也成为他的教育思想的闪光点。而他对女子教育的重视又直接导致了荣氏企业开始大量的轮训女工,由此荣氏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明显下降,荣氏企业成为了国内知名企业。  荣德生在办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虽然有很多办教育的人都能把这句话挂在口头上,而荣德生却把它做到了实处。wWw.11665.Com从公益小学开始,荣德生所办的历所学校都对贫苦者实行免学费的做法,这使得许多贫苦之家的孩子能有机会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荣德生为了使学生能够学到真北京信用卡刷卡才实学,而建了大量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还在江南大学实行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制度、借读生制度和转系生制度。这些措施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的。  荣德生在办公益小学时就注意聘用当地知名人士任教,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兴办教育的过程中,他更加认识到师资的重要性。荣德生在创办申新职员养成所时聘请著名的纺织专家沈泮元为主任,在创办江南大学时更是不惜重金聘请国内知名的专家来校任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荣德生的教育思想是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而他的教育思想在形成后又促进了他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2 以企业发展为导向,设置专业  荣德生兴办教育事业的其中一个动因就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所办学校设置专业时也注重以企业发展为导向,设置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  荣德生在1919年创办的公益工商中学就开办了工科和商科,尤其是工科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企业发展而设置的,以使学生熟悉机器操作。  荣德生在1948年创办的江南大学设立了理工和农业两个学院,就是要为发展中国的工业与农业两大基本产业培养多种高级技术人才。而荣氏企业所经营的是面粉和纺织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与理工和农业是分不开的。荣德生把理科和工科合二为一成为理工学院,下设三个系,即:机械工程系与电机工程系合一的机电工程系;数学与物理合一的数理系;化学(理论性)与化学工程合一的化工系,这些系科都紧扣荣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  荣德生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还办了国内少有或没有,却又很急需的专业。比如沈阳信用卡取现:江南大学的农学院的农产制造系;1948年,又根据中国面粉工业同业公会的要求,增设了三年制的面粉专修科。面粉专修专业有三届毕业生,共七十多人,后来都成为国内各面粉工厂、粮食科学研究所和高等学校的高级科技人员,为发展我国的粮食加工工业和粮食科研教育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荣德生还注意专业的超前性,目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需要。比如:1949年下半年,在江南大学设立了工业管理系。江南大学在1949年初步调整系科、取消学院一级建制时,增设了工业管理系,成为全国最早设立此系的“三兄弟”之一。这是因为荣德生父子充分预计到全国解放后经济大发展在即,各企业势必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于是就成立了这个系,以适应未来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由此可见,荣德生所创办的学校,专业的设置都考虑自家企业和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考虑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企业的需要。  3 重视职工培训  荣德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厂内缺乏技术骨干、职工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低下,不能适应新式机器生产的需要,因此,荣德生及其兄荣宗敬采用多种方法,运用荣氏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力量,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着力提高各企业职员和工人的文化程  度与技术素质。西安信用卡套现在荣氏企业内部,先后建立了各种养成所、业余文化学校、传习所、补习学校,开办了各种短训班。  1928年荣德生在无锡荣巷开办了申新职员养成所,聘请留英、留日纺织专家沈泮元主持,以培养企业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该所在1928年至1932年的四年中,共毕业81名学生。从1933年起改招初中毕业生,予以同样之养成。1936年至1940年,该所又在上西安信用卡代还海举办职员培训班两届,共毕业48人。同时无锡申三、重庆及宝鸡的申四亦办有职员训练班,为申新系统各厂培养了一批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1936年起,荣德生又让申新纺织公司在上海、无锡、重庆、宝鸡等地普遍举办职员训练班。截止19南京信用卡套现40年,仅上海、无锡两地的申新职员训练班和养成所,就培训了250多名在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鉴于申新各厂需要大批能掌握大机器生产技术的纺织女工,荣德生在1932年又创设了申新三厂女工养成所,申新三厂培训女工成效显著,汉口的申新四厂随即效仿,申四于1935年在遭遇火灾之后的重建过程中,就曾大规模的对女工进行短期的培训,十个月的时间,已培训女工达一千多人。这种大规模的训练养成工,在国内尚是创举。  申新职员养成所和女工养成所建立后,荣德生发现“独于机工尚无培养之所”,为此从荣氏企业实际出发,特于1930年在无锡申新三厂创办机工养成所。该所采用半年学习训练、半年送各工厂试用的形式培养职员。  1938年6月,荣德生支持子侄辈以申新纺织公司的名义,筹办中国纺织染工程补习学校,招收申新各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兼收少量其他纺织企业的在职人员,进行文化、技术的补习。中国纺织染工程补习学校分设纺织工程、染织工程两科,旨在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学制两年半,前后共毕业七届学生,约400人,这些毕业生大多成为申新各厂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  无锡申新三厂在成都信用卡代办1926年建立劳工自治区。在劳工自治区内为提高工友的知识水平,遂与1932年秋季创设晨夜校。晨夜校的学习方式根据工人业余时间来选择晨校还是夜校。1934年时晨夜校共有甲、乙、丙、丁四个班共154人,学校是纯粹义务性质的,凡申新三厂的职工,均可入学,不收取学费,而且还供给书籍。学校按学生的程度,分识字训练班、公民训练班、技能训练班三级。  荣德生从自家企业发发展的需要,重视职工培训工作,大量地培训职工在国内属于首创。荣氏企业在获得大量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量经过训练的工人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论文网在线
摘要:本文探討瞭榮德生先生的教育實踐及思想的特點。 關鍵詞:教育 實踐 思想   1 教育實踐活動和教育思想在平行互動過程中產生和發展  榮德生的教育實踐活動和教育思想是在平行互動過程中產生的。榮德生的教育思想是在興辦教育的實踐活動中逐步產生的,而他的教育思想在產生後又指導瞭他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  榮德生在1906夏季必知的8個養生常識年首先創辦公益第一小學,在興辦教育以及自傢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認識到教育貴在實學,因此產生瞭“實學實用”的教育思想。後在創辦公益工商中學和中國紡織工程學院以及江南大學等道門科范大全集卷之三十二的過程中,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他都特別重視實用性,並建有大量的實習場地供學生實習,以便畢業後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榮德生興辦教育二十年,他原以為的通過教育可以改良社會、民眾知識進步的想法並沒有得到實現,是以公民道德日形墮落。這時榮德生逐漸認識到以前的教育皆人才教育,而非公民教育,遂編寫《人道須知》刊印,以供中小學訓導時用。後江南大學等學校在辦校的宗旨中都明確把培養學生的德行寫進去。這些學校都註重學生道德的培養,重視道德教育。  榮德生重視女子教育雖源於其母對女學的重視,但在辦瞭四所競化女學以後,以及他的企業需要大量的經過技術培訓的女工,他對女子教育的重視也成為他的教育思想的閃光點。而他對女子教育的重視又直接導致瞭榮氏企業開始大量的輪訓女工,由此榮氏企業生產效率明顯提高,生產成本明顯下降,榮氏企業成為瞭國內知名企業。  榮德生在辦學的過程中產生瞭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雖然有很多辦教育的人都能把這句話掛在口頭上,而榮德生卻把它做到瞭實處。wWw.11665.Com從公益小學開始,榮德生所辦的歷所學校都對貧苦者實行免學費的做法,這使得許多貧苦之傢的孩子能有機會接受教育,通過教育來改變自己和傢庭的命運。在這種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榮德生為瞭使學生能夠學到真才實學,而建瞭大量的實驗室和實習工廠,還在江南大學實行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制度、借讀生制度和轉系生制度。這些措施都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的。  榮德生在辦公益小學時就註意聘用當地知名人士任教,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在興辦教育的過程中,他更加認識到師資的重要性。榮德生在創辦申新職員養成所時聘請著名的紡織專傢沈泮元為主任,在創辦江南大學時更是不惜重金聘請國內知名的專傢來校任教。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榮德生的教育思想是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而他的教育思想在形成後又促進瞭他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  2 以企業發展為導向,設置專業  榮德生興辦教育事業的其中一個動因就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所辦學校設置專業時也註重以企業發展為導向,設置企業發展所需的專業。  榮德生在1919年創辦的公益工商中學就開辦瞭工科和商科,尤其是工科可以說是專門針對企業發展而設置的,以使學生熟悉機器操作。  榮德生在1948年創辦的江南大學設立瞭理工和農業兩個學院,就是要為發展中國的工業與農業兩大基本產業培養多種高級技術人才。而榮氏企業所經營的是面粉和紡織兩個行業,這兩個行業與理工和農業是分不開的。榮德生把理科和工科合二為一成為理工學院,下設三個系,即:機械工程系與電機工程系合一的機電工程系;數學與物周海文解密《西遊記》破譯養生學奧秘理合一的數理系;化學(理論性)與化學工程合一的化工系,這些系科都緊扣榮氏企業所從事的行業。  榮德生根據企業發展情況,還辦瞭國內少有或沒有,卻又很急需的專業。比如:江南大學的農學院的農產生肖屬雞之人2014年每月運勢破解:制造系;1948年,又根據中國面粉工業同業公會的要求,增設瞭三年制的面粉專修科。面粉專修專業有三屆畢業生,共七十多人,後來都成為國內各面粉工廠、糧食科學研究所和高等學校的高級科技人員,為發展我國的糧食加工工業和糧食科研教育事業,發揮瞭巨大的作用。 榮德生還註意專業的超前性,目的是培養出來的學生能適應未來企業發展的需要。比如:1949年下半年,在江南大學設立瞭工業管理系。江南大學在1949年初步調整系科、取消學院一級建制時,增設瞭工業管理系,成為全國最早設立此系的“三兄弟”之一。這是因為榮德生父子充分預計到全國解放後經濟大發展在即,各企業勢必需要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於是就成立瞭這個系,以適應未來經濟和企業發展的人才需要。  由此可見,榮德生所創辦的學校,專業的設置都考慮自傢企業和社會企業發展的需要,考慮培養的學生能否適應企業的需要。  3 重視職工培訓  榮德生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深深感到,廠內缺乏技術骨幹、職工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低下,不能適應新式機器生產的需要,因此,榮德生及其兄榮宗敬采用多種方法,運用榮氏企業自身的資源和力量,廣泛開展職業技術教育,著力提高各企業職員和工人的文化程  度與技術素質。在榮氏企業內部,先後建立瞭各種養成所、業餘文化學校、傳習所、補習學校,開辦瞭各種短訓班。  1928年榮德生在無錫榮巷開辦瞭申新職員養成所,聘請留英、留日紡織專傢沈泮元主持,以培養企業急需的職業技術人才。該所在1928年至1932年的四年中,共畢業81名學生。從1933年起改招初中畢業生,予以論新世紀國學熱的發展同樣之養成。1936年至1940年,該所又在上海舉辦職員培訓班兩屆,共畢業48人。同時無錫申三、重慶及寶雞的申四亦辦有職員訓練班,為申新系統各廠培養瞭一批中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從1936年起,榮德生又讓申新紡織公司在上海、無錫、重慶、寶雞等地普遍舉辦職員訓練班。截止1940年,僅上海、無錫兩地的申新職員訓練班和養成所,就培訓瞭250多名在職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鑒於申新各廠需要大批能掌握大機器生產技術的紡織女工,榮德生在1932年又創設瞭申新三廠女工養成所,申新三廠培訓女工成效顯著,漢口的申新四廠隨即效仿,申四於1935年在遭遇火災之後的重建過程中,就曾大規模的對女工進行短期的培訓,十個月的時間,已培訓女工達一千多人。這種大規模的訓練養成工,在國內尚是創舉。  申新職員養成所和女工養成所建立後,榮德生發現“獨於機工尚無培養之所”,為此從榮氏企業實際出發,特於1930年在無錫申新三廠創辦機工養成所。該所采用半年學習訓練、半年送各工廠試用的形式培養職員。  1938年6月,榮德生支持子侄中國道教協會代表赴巴黎參加“氣候良知峰會”輩以申新紡織公司的名義,籌辦中國紡織染工程補習學校,招收申新各廠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並兼收少量其他紡織企業的在職人員,進行文化、技術的補習。中國紡織染工程補習學校分設紡織工程、染織工程兩科,旨在提高在職徐州市民宗局召開貫徹國宗局2012年度41號文件座談會人員的業務水平。學制兩年半,前後共畢業七屆學生,約400人,這些畢業生大多成為申新各廠的技術骨幹、管理骨幹。  無錫申新三廠在1926年建立勞工自治區。在勞工自治區內為提高工友的知識水平,遂與1932年秋季創設晨夜校。晨夜校的學習方式根據工人業餘時間來選擇晨校還是夜校。1934年時晨夜校共有甲、乙、丙、丁四個班共154人,學校是純粹義務性質的,凡申新三廠的職工,均可入學,不收取學費,而且還供給書籍。學校按學生的程度,分識字訓練班、公民訓練班、技能訓練班三級。  榮德生從自傢企業發發展的需要,重視職工培訓工作,大量地培訓職工在國內屬於首創。第七屆海峽兩岸道文化藝術交流論壇開幕榮氏企業在獲得大量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大量經過訓練的工人後,獲得瞭長足的發展。論文網在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j關於我們
尚未設置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一起主機網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