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彬彬:早期中共党员的自首叛变率为何高达95%几年前,我到台湾开会。主办方安排大陆与会者去了趟台北市著名的诚品书店。时间短促,我只挑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万亚刚的《国共斗争的见闻》,李敖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从李敖所作的序中可知,作者万亚刚本名万大鋐,1928年19岁时,即进入陈立夫的“中统”,直到59岁退休,凡40年。在“中统”,万氏历任科长、晋陕豫边区专员、调查局主任秘书等职。抗战期间,曾潜入“红色圣地”延安,并安插特务到抗大“潜伏”。这种经历,使得他对国共两党的恩怨所知颇深。《国共斗争的见闻》是万氏相关文章的结集。从集中一些文章看,晚年万氏,坚决反对“台独”,是铁杆的“统派”。这且不谈。集中有一篇《谜,还是谜》,谈的是瞿秋白之死。文中有这样一段: 瞿秋白之死,在我心中成谜,起因于我对国民党对待共产党政策的了解。在政治斗争场合,凡是占上风者,对待敌人往往宽大,国民党如此,共产党亦然。中统成立于一九二八年,专职对付共党的地下活动。由于共党的地下组织非常严密,所以工作很吃力,成绩亦不好。一九三年建议对共党分子采宽大政策,由政府颁行“处理共党分子自首自新办法”,以后就按照这个办法,对付共党分子以争取“转变”为主。在抗战以前,国民党的声誉,和共党在建国初期一样,如日中天,全民爱戴,所以争取共党分子转变并不困难。即以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而论,有三分之一以上,被捕后转变,成为中统的成员。这些从共党过来的人,熟悉共党的地下活动,由于他们的指引,终于在一九三四年底,将共党设在上海的地下总部和其他重要机关,全部破获。追源溯因,都是宽大政策之功。 万氏的意思是说,瞿秋白被捕时,国民党已对捕获的共产党实行“宽大政策”。依常理,瞿秋白不应该被处死,这个问题也姑且不论。我感兴趣的是万氏所说的这“宽大政策”本身,以及这政策产生的效用。 要说清这政策如何产生,还得从国共合作的破裂说起。 【鲍罗廷依昆山信用卡套现靠的“革命先锋”】 由于孙中山力排党内非议,坚决主张“联俄容共”,1923年,国共开始了第一次的所谓“合作”。此次“合作”,如14年后的第二次“合作”一样,为中共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广阔空间。1927年4月,挥师北伐而“伐”扬州信用卡取现到南京的蒋介石决定“清党”,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清党”,不仅是要把成都信用卡养卡共产党从国民党中清除出去,还要斩尽杀绝。从此,也就开始了国共两党长达十年的相互杀伐。 国民党的“清党”,原因当然是复杂的。在两党“合作”期间,中共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大力从事社会活动,尤其是北伐开始后,中共在国民革命军经过和占领的地区开展的工农运动,是导致国民党下定“清党”决心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内部本有左右两派,蒋介石本属国民党内的“左派”。中共热衷工农运动,蒋本来并不反对。正如杨奎松指出的,蒋介石早年也受过激进思想影响,因而也长期赞成和拥护“扶助农工”的政策。所以,这时期,蒋介石与中共在此问题上的分歧,不是应否“扶助农工”,而是如何“扶助农工”。(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154页) 显然,这时期中共“扶助农工”的方式,以及所要达到的政治目的,令蒋介石无法认可。 中共视唤醒和发动工人阶级为基本使命。在此期间,中共在那些能够开展工人运动的大小城市,按照自身的政党理念,积极地行动着:组织工会、领导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人工资等。暴力冲突也时有发生。杨奎松在《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中透露,其时,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鲍罗廷,甚至提出了必须依靠痞子、流氓做“革命先锋”的观点。 [2] [3] [4] [5] [6] [下一页] 8913 【鲍罗廷依靠的“革命先锋”】几年前,我到台湾开会。主办方安排大陆与会者去了趟台北市著名的诚品书店。时间短促,我只挑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万亚刚的《国共斗争的见闻》
幾年前,我到臺灣開會。主辦方安排大陸與會者去瞭趟臺北市著名的誠品書店。時間短促,我隻挑瞭幾本書,其中一本是萬亞剛的《國共鬥爭的見聞》,李敖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從李敖所作的序中可知,作者萬亞剛本名萬大鋐,1928年19歲時,即進入陳立夫的“中統”,直到59歲退休,凡40年。在“中統”,萬氏歷任科長、晉陜豫邊區專員、調查局主任秘書等職。抗戰期間,曾潛入“紅色聖地”延安,並安插特務到抗大“潛伏”。宇宙對人類十大影響盤點 20億年前地球單細胞有機生物這種經歷,使得他對國共兩黨的恩怨所知頗深。《國共鬥爭的見聞》是萬氏相關文章的結集。從集中一些文章看,晚年萬氏,堅決反對“臺獨”,是鐵桿的“統派”。這且不談。集中有一篇《謎,還是謎》,談的是瞿秋白之死。文中美國科學傢拍到白色虎鯨照片 證實白虎鯨存在有這樣一段: 瞿火星上或發現遠古河流證據-圖秋白之死,在我心宇宙對人類十大影響盤點 20億年前地球單細胞有機生物出現中成謎,起因於我對國民黨對待共產黨政策的瞭解。在政治鬥爭場合,凡是占上風者,對待敵人往往寬大,國民黨如此,共產黨亦然。中統成立於一九二八年,專職對付共黨的地下活動。由於共黨的地下組織非常嚴密,所以工作很吃力,成績亦不菲律賓發現奇異竹節蟲:無翅膀會噴霧(圖)好。一九三年建議對共黨分子采寬大政策,由政府頒行“處理共黨分子自首自新辦法”,以後就按照這個辦法,對付共黨分子以爭取“轉變”為主。在抗戰以前,國民黨的聲譽,和共黨在建國初期一樣,如日中天,全民愛戴,所以爭取共黨分子轉變並不困難。即以二十八個佈爾什維克而論,有三分之一以上,被捕後轉變,成為中統的成員。這些從共黨過來的人河南林州現兩座怪山:夏天結冰冬天冒暖氣,熟悉共黨的地下活動,由於他們的指引,終於在一九三四年底,將共黨設在上海的地下總部和其他重要機關,全部破獲。西班牙將派軍用運輸機赴美“搶回”17噸沉船寶藏追源溯因,都是寬大政策之功。 萬氏的意思是說,瞿秋白被捕時,國民黨已對捕獲的共產黨實行“寬大政策”。依常理,瞿秋白不應該被處死,這個問題也姑且不論。我感興趣的是萬氏所說的這“寬大政策”本身,以及這政策產生的效用。 要說清這政策如何產生,還得從國共合作的破裂說起。 【鮑羅廷依靠的“革命先鋒”】 由於孫中山力排黨內非議,堅決主張“聯俄容共”,1923年,國共開始瞭第一次的所謂“合作”。此次“合作”,如14年後的第二次“合作”16歲少年拍攝到奇妙夜空 酷似“外星人面容”一樣,為中共提供瞭發展壯大的廣闊空間。1927年4月,揮師北伐而“伐”到南京的蔣介石決定“清黨”,意味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清黨”,不僅是要把共產黨從國民黨中清除出去,還要斬盡殺絕。從此,也就開始瞭國共兩黨長達十年的相互殺伐。 國民黨的“清黨”,原因當然是復雜的。在兩黨“合作”期間,中共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大力從事社會活動,尤其是北伐開始後,中共在國民革命軍經過和占領的地區開展的工農運動,是導致國民黨下定“清黨”決心的重要原因。國民黨內部本有左右兩派,蔣介石本屬國民黨內的“左派”。中共熱衷工農運動,蔣本來並不反對。正如楊奎松指出的,蔣介石早年也受過激進思想影響,因而也長期贊成和擁護“扶助農工”的政策。所以,這時期,蔣介石與中共在此問題上的分歧,不是應否“扶助農工”,而是如何“扶助農工”。(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154頁) 顯然,這時期中共“扶助農工”的方式,以及所要達到的政治目的,令蔣介石無法認可。 中共視喚醒和發動工人階級為基本使命。在此期間,中共在那些能夠開展工人運動的大小城市,按照自身的政黨理念,積極地行動著:組織工會、領導罷工、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和提高工人工資等。暴力沖突也時有發生。楊奎松在《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中透露,其時,作為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的鮑羅廷,甚至提出瞭必須依靠痞子、流氓做“革命先鋒”的觀點。 [2] [3] [4] [5] [6] [下一頁] 8913 【鮑羅廷依靠的“革命先鋒”】幾年前,我到臺灣開會。主辦方安排大陸與會者去瞭趟臺北市著名的誠品書店。時間短促,我隻挑瞭幾本書,其中一本是萬亞剛的《國共鬥爭的見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