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4 11:1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些筝曲标题具有寓意深刻的特点。如《出水莲》是借“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启示人们洁身自好、奋发图强;《高山流水》借知音相遇的历史传说,寓真挚友情之可贵。还有些标题是曲牌名,没有上述筝曲那么明朗。这类乐曲多与古代诗词有密切关系,如《将军令》给人以气势、威武、雄壮、豪迈的感受,展示出古战场紧张、热烈的场面;《柳青娘》通过四种不同调性表示出不同的情思,引人联想。
  现代筝曲的标题就更容易使人理解了。如《庆丰年》,《战台风》,一目了然。可见标题在帮助人们理解乐曲内容方面是何等重要!所以,创作筝曲如用形象性、哲理性、概括性的题目,将更符合中国人的鉴赏习惯。从文学角度说,好的标题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音乐作品的旋律性与民族性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旋律往往就是民族的音乐语言,或者说,是民族生活语言音乐化。
  事实证明,越口语化的旋律越容易唱、容易记、容易流传。一首创作歌曲,一经上电影,只要旋律动听,很快就流传开来。一方面固然是电影宣传面广,接触的人多,另一方面是易上口的歌,都具备旋律性和民族性。
  筝曲的情况也一样。传统筝曲几乎每首都顺口好唱,是地道的民族音乐语言,其民族性自不待言。过去民间艺人授徒,教学的法宝之一就是让学生象吟诵诗词一样读谱,把乐谱熟读了再学弹;即使弹熟了,还要常唱,叫做“曲不离口,琴不离手”。经过反复吟咏,才能逐步做到抑扬顿挫,悟出情感的真谛。
  现代的创作筝曲,多是以民歌、地方音乐或少数民族音调为素材,或冠以新标题重新编配(如《雪山春晓》、《秦桑曲》、《战台风》等);或保留原标题进行改编、移植(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浏阳河》、《瑶族舞曲》等),重写主题的创作较少。这类乐曲都有鲜明的标题性、旋律性、民族性,因此深受欢迎而流传广远。有些近年来的筝曲新作,标题抽象,旋律多调性,变化音较多,民族特色不突出,即使是中国人,一时间分不清是哪种乐器在演奏,这就不容易为人们所理解、所接受,要想传播、普及也就难了。
  当然,作为一门学科或一种专业,乐曲的创作应该是多层次,多形式的,既有普及,也有提高。在作品的风格、手法和形式上作多种探索是必要的,借鉴外来也是有意义的。只有探索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终究没有前途。但不管创作的层次、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4 11:17:11 | 只看该作者
旋律性与民族性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旋律往往就是民族的音乐语言,或者说,是民族生活语言音乐化。
  事实证明,越口语化的旋律越容易唱、容易记、容易流传。一首创作歌曲,一经上电影,只要旋律动听,很快就流传开来。一方面固然是电影宣传面广,接触的人多,另一方面是易上口的歌,都具备旋律性和民族性。
  筝曲的情况也一样。传统筝曲几乎每首都顺口好唱,是地道的民族音乐语言,其民族性自不待言。过去民间艺人授徒,教学的法宝之一就是让学生象吟诵诗词一样读谱,把乐谱熟读了再学弹;即使弹熟了,还要常唱,叫做“曲不离口,琴不离手”。经过反复吟咏,才能逐步做到抑扬顿挫,悟出情感的真谛。
  现代的创作筝曲,多是以民歌、地方音乐或少数民族音调为素材,或冠以新标题重新编配(如《雪山春晓》、《秦桑曲》、《战台风》等);或保留原标题进行改编、移植(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浏阳河》、《瑶族舞曲》等),重写主题的创作较少。这类乐曲都有鲜明的标题性、旋律性、民族性,因此深受欢迎而流传广远。有些近年来的筝曲新作,标题抽象,旋律多调性,变化音较多,民族特色不突出,即使是中国人,一时间分不清是哪种乐器在演奏,这就不容易为人们所理解、所接受,要想传播、普及也就难了。
  当然,作为一门学科或一种专业,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j關於我們
尚未設置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一起主機網  

Copyright 2013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